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本次会议凸显党中央对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等一系列紧迫任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对于“十四五”圆满收官,开启“十五五”新局面指明了重要方向。
今年上半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政策应对得当,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
宏观政策是护航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下一步政策方向,会议作出安排——“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会议提出政策“适时加力”“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意味着既要实施好前期出台的政策,做好政策接续,让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也要根据形势变化作出灵活调整,及时果断出台增量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具体来看,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延续。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
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四次重大货币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推出一揽子金融支持措施,包括降准、下调政策利率、创设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营造适宜的环境。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加大调控强度,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为政府债券的集中大规模发行以及信贷投放提供宽松的金融环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挥独特优势,更有针对性地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的基调仍未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形势用好流动性投放工具,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将继续关注企业非息成本,逐步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在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则要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2.6万亿元,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6583亿元,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分两批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今年以来,财政部围绕提振消费、稳就业稳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财政政策供给和资金拨付管理,确保尽早发挥政策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工作重点将集中于政府债券的发行与使用上。”连平表示,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尤其是国债发行节奏将持续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加快落地,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若经济运行总体符合预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侧重于落实好存量政策,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政策效果。例如,加快各类资金拨付和使用,调整年初预算安排的结构,优化预算额度在各省之间的分配,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额度等。
金鼎配资-炒股十倍杠杆软件-正规杠杆炒股官网-炒股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